您的位置:www.b16.com > 调查研究 > 正文
学习浙江经验加快创建四川特色小镇
http://www.hooeng.com/  (2016-09-08 17:17:14)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
分享到: 更多

作者:王全兴等10名同志

【摘要】自2015年1月以来,浙江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探索创建的“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特色小镇,打造浙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新模式和新引擎,引起了广泛关注。王全兴等10名同志在杭州学习期间,深入杭州梦想小镇、跨贸小镇等14个特色小镇实地调研,总结了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五突出五注重”的经验,并对学习浙江经验加快创建四川特色小镇提出对策建议。

一、浙江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1.特色小镇是“四位一体”、“三生融合” 发展的新平台。特色小镇是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空间平台,既非行政单位“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的灵感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镇、美国的格林尼治镇和法国干邑葡萄小镇,既具有独特的浙江气质,又充分体现了产业特别、形态美丽、小巧精致、生活舒适的“特”、“色”、“小”、“镇”内涵,概念上可看成集中紧凑的经济开发单元,介于控规单元与单个地块之间,通常跨行政区或控规单元,是浙江“民营+块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经济形态。

2.特色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浙江既是传统制造业(如服装、化纤、皮革、塑料制品)十分发达的省份,又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较快的省份,特色小镇成为了旧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培育的新载体。首先,特色小镇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传统工业基地用特色小镇理念来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融入新功能。如诸暨袜艺小镇和绍兴的黄酒小镇。第二,特色小镇成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如常山赏石小镇,引入“金融+互联网+”理念,推出“石头变富矿”的融资新模式。第三,特色小镇正成为现代创业群体的众创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吸引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新四军”创业者上万人,形成创业团队2000多个。

3.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迄今为止,省级层面已经公布了两批共计79个创建名单。结合浙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转型路径,根据产业特征和空间形态,浙江规划建设了新经济、历史经典、传统县域经济、旅游养生四类不同模式的特色小镇。第一类是新经济类特色小镇,该类小镇以新经济产业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为途径,以经改造提升的产业园区为载体,配以文化旅游建设和社区环境打造,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产业发展,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等四大都市区近郊,共计有33个,占41.8%,如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下城跨贸小镇和丁兰智慧小镇。第二类是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该类小镇是以历史经典产业为中心,以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为重点,改造升级传统小城镇或社区,配合康养、旅游地产、商贸等项目,经济效益来源多元化,该模式有16个,约占20.3%,主要分布在绍兴、丽水、衢州等中小城市环境优越的近远郊,如西湖龙坞茶镇、越城黄酒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第三类是传统县域经济类特色小镇。该类小镇位于区块经济发达的县,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向产业链前后延伸,既有技术改造升级,又有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发展端制造、工业旅游、文化创意和时尚消费等新业态,该模式有17个,大多分布在温州、台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近远郊已建产业区内,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新昌智能制造小镇和路桥沃尔沃小镇。第四类是旅游养生特色小镇。该类小镇主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民间工艺和旅游产品打造吸引不同类型客户的休闲度假小镇,有13个,大多分布在杭州、宁波、嘉兴、丽水等大中城市近远郊风景区内,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开化根缘小镇和仙居神仙氧吧小镇。

4.特色小镇是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传统的投资方式过于分散,难以产生叠加效应。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可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了有效投资的速度。据发改委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新开工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468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7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51个特色小镇完成投资219亿元,51个特色小镇培育对象投资82.8亿元。二是企业入驻和聚集效果明显。去年入驻企业3258家,引进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49人。今年一季度又新入驻企业2445家,总量达19000家。三是投资效益明显。去年37个特色小镇新增税收21.3亿元,29个小镇与19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今年第一季度79个特色小镇实现营收487.7亿元。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创新实践

1.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和指导特色小镇的创建。一是出台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等一系列文件,也制定了一批配套办法和措施,并通过会议、培训和研讨等方式进行宣传和辅导。二是明确建设标准和要求。要求规划面积控制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控制1平方公里。省级特色小镇三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历史经典类、改造提升类适当放宽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当放宽到五年完成投资。所有特色小镇要达到3A级以上景区,旅游类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特别强调支持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三是确立了省市县特色小镇三级体系,列为十三五重点任务。多部门联合遴选了省级79个创建单位和51个培育单位,市县也确立本级的特色小镇建设计划。

2.突出产业特色,聚焦新兴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实施“一镇一业”,每个小镇都要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装备等省政府确定的七大新产业之一,或者发展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中的一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总体而言,以新产业为主,新产业可以主攻同一产业,但要差别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历史经典产业中的小产业全省只批一个,保证特色和优势。

3.突出企业主体,构建政企分工、市场运作的投资建设模式。根据政府和企业的结构和关系,主要有三种投资建设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模式,即政府负责产业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和建设;二是政企联动模式,即政府确定产业定位,做好大规划和大服务,引进大企业和大人物,联合培育大产业。三是市场招商模式,即政府成立国资公司和专门班子,做好规划、建设和服务,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招商。总体而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

4.优化创建环境,出台支持政策和服务举措。省级各部门出台很多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但又不过于增加财政负担。一是出台土地保障政策,启动后一般不追加建设用地指标,对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期限内完不成规划任务的,加倍倒扣。二是为期五年财税优惠政策,上交省财政部分实行前三年全免后两年减半。三是投融资配套政策与措施。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5亿、金融机构增加了上千亿的授信规模,积极引进天使投资、科技风险投资者,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此外,各小镇对入驻的优质企业专设了“一企一策”政策洽谈机制。

5.突出创新驱动,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特色小镇既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抓手,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载体,科技和人才十分重要。一是筑巢引凤。如杭州科技城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医院、双语国际学校和花园洋房、3A级景区的居家服务,引进国外科学家、国家级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和大师级的艺术家等科技和艺术人才,对于引进的人才,财政给予50%的薪金补贴。二是创新机制设立新产业研究院。如地处小县城的特色小镇新昌智能制造小镇通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机制引进人才,在杭州、上海设立自己的产业研究院,人才得到发明专利的署名权和报酬,专利所有权为企业所有。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有29个小镇与196个高校、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特色小镇企业的研发经费占比多在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占到20%。

特色小镇建设一年多来,收效显著,得到了各级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一些小镇“四位一体”和“三生融合”不够,重规划轻建设,投资项目落实不到位,各地典型示范引导不够和部门合力尚未形成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加快创建四川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川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先导型服务业等完善的产业体系,有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科技资源,具备创建特色小镇的现实需求和基本条件。因地制宜规划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十分必要。

1.目标导向、科学规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成都、乐山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已有少量以小镇命名的单位如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和峨眉半山康养小镇。国家发改委近期也将部署全国范围的特色小镇建设。四川要抢抓先机,尽早谋划,出台特色小镇指导意见、创建标准和规划指引等文件,积极准备和申请国家特色小镇创建项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布局省级、市级、县级特色小镇,创建一批“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百亿级、十亿级”的特色小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多规融合、合理布局,确定我省特色小镇的区域分布,以成德绵为重点、兼顾其他经济区,杜绝“千镇一面”、同质竞争。

2.产业核心、做强特色,聚焦高端成长型和先导型产业。按照“特色小镇”的本质要求,产业要特、形态要美、体量要小、产镇融合,以产业为核心,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重点,聚集新要素、延伸产业链。聚焦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和健康养老业五大先导型服务业,适度筛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的小产业或产品,实施“腾笼换鸟”式的转型发展,兼顾精选茶叶、白酒、花卉、中药材、蚕丝等传统产业,实现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升级发展。

3.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创新投融资和建设模式。按照十八大确立的市场化改革和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方向,构建企业投资、企业建设和企业运营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小镇投资建设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广泛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依托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企业集合债券、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担保基金和商业银行授信等多种融资方式,为创新企业和特色小镇建设筹集资金。

4.筑巢引凤、科技支撑,确保特色小镇领先发展。“一流环境、一流人才、一流产业”是浙江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科技,根本是人才。发展特色小镇,需要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制”。支持和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究院、异地研究所等“域外研究院”。以一流的产业、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以优美的环境、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研发经费占比,提升协同创新的水平,确保特色小镇领先发展。

5.简政放权、强化服务,建立特色小镇的组织保障。简政放权,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实行重点扶持、推进责任落实和加强动态监测,确保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试点先行,选择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聚集的成德绵城郊结合部,规划一批以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特色小镇进行试点示范,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及成熟的建设模式机制后,再扩大到全省其他区域。鼓励各市州抓好1—2个示范小镇建设试点,作为省上试点探索的补充。建立退出机制,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实行年度考核,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下一年度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镇相关扶持政策。设立项目审批转申报奖励、土地奖惩制度、税收返回机制、区域环评替代企业环评等制度。列出负面清单,建立试错、容错机制,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的政府改革。

(作者:王全兴,无党派人士,达州市政府副市长;潘海平、郭世一、刘晓勇、庄天慧、刘均剑、蒋远胜、刘永红、朱维兵、张文等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全面创新改革高端人才班体验式教学第三组学员;省委统战部研究室推荐。)

上一条:英国脱欧乱局带给中国的启示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