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日报》记者就“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怎样完善政协协商”、“政协委员怎样提高协商能力”等问题对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和省社院副教授谭宏玲进行专访。5月17日《四川日报》第二版“要闻”栏目刊登访问:《在“真协商”中推进治蜀兴川》。近年来,省社院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着力打造统一战线重点学科、协商民主优势学科、中华文化特色学科,努力构建具有四川社院特色的学科体系。其中,在协商民主学科建设方面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国社院系统成立协商民主研究中心,率先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见》下发后举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基层实践”全国研讨会,率先在彭州市、崇州市建立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研究基地。同时,学院聘请了李君如、卞晋平、张峰、周淑真、李金河等国内知名专家为特聘专家,打造了一支来自省内外社院、高校、党校、社科院和政协、统战部的研究人员队伍,两次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协商民主科研课题,结集出版《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等研究专著,形成了四川社院的学科品牌,确立协商民主在全国社院系统的研究优势,有力推动了学院正规化建设。
附:
《在“真协商”中推进治蜀兴川》
转自《四川日报》5月17日第二版“要闻·省内”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陈婷
嘉宾:
李后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谭宏玲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日前,省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完善政协协商,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作出部署。这意味着,四川的政协协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怎样完善政协协商?政协委员怎样提高协商能力?记者专访了李后强教授和谭宏玲副教授。
记者: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李后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谭宏玲: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外延广泛,尚在不断拓展,现有的7种协商渠道各具优势,其中,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是重点。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就要真协商。把真协商作为推进政协协商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协商质量,四川还需在哪些方面着力?
谭宏玲:实现真协商,就要通过各种举措使协商优质高效。其中两个重点需要着力:一是高质量,做好协商议政与视察调研的衔接。不要把调研和议政搞成两回事,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视察调研、协商议政。二是求实效,始终把讲究实效作为协商的目标。
李后强: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要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记者: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如何积极主动作为,提高协商议政能力,为推进治蜀兴川事业更好地建言献策?
谭宏玲:政协委员协商建言应力求言之有据、有理、有度、有物,应聚焦各地工作重点,多交流协商,多思考问题,多解决困难。可通过协商民意测验、协商座谈会、访谈与网络相结合等协商民主方式精选题目、精心摸底、精准建议。
政协组织还应结合发展需求推陈出新,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保障。去年11月,省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办理协商办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今年4月,省政协提案委首次为同一委员的多份提案组织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邀请提案承办单位面对面交流探讨,这既是提案办理方式的创新,也是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李后强:专题协商上,突出一个“高”字;对口协商上,把握一个“常”字;界别协商上,实现一个“专”字;提案办理协商上,注重一个“效”字;基层民主协商上,体现一个“广”字。结合我省实际,现阶段,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政协委员应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脱贫攻坚、自贸区建设、天府新区、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积极开展协商。(省社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