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他建立了西部第一家自选超市;同样也在18年前,他让食品销售人员首次脱下了“白大掛”,穿上了红黄色的全国第一套工装。18年里,无数企业倒下了,但他的帝国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店,继续书写着零售业的传奇;18年里,他把“社区型”超市从零写到了一千两多家,布满成都、四川的大街小巷……
18年前,他建立了西部第一家自选超市;同样也在18年前,他让食品销售人员首次脱下了“白大掛”,穿上了红黄色的全国第一套工装。18年里,无数企业倒下了,但他的帝国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店,继续书写着零售业的传奇;18年里,他把“社区型”超市从零写到了一千两多家,布满成都、四川的大街小巷……
如此成功的企业家,却有着一颗异常淡定的心——不骄不躁,面对所有的荣誉处之泰然,他常说,开超市就是为了惠利他人,他就是互惠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世伟。
从一位成功的自行车销售商,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知名的连锁行业大亨,潘世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而他的互惠帝国从创建到现在走过了18年的历程,18年里它经历了何种洗礼才完成了连锁业巨头的蜕变?
互惠18年
在很多人眼中,潘世伟是一个传奇人物,甚至有些“看不懂”。因为18年前,他搁下了从事8年业已成熟的自行车销售业“另起炉灶”,在成都棕北开设了一家“社区型”超市,此举开创了西南自选超市的先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让人不解的是,当时他还做好了一个准备——“亏损两年”。而那时的他,已在自行车经营行业稳坐西南地区“头把交椅”,年营业额已有4-5亿。
忆起当年创业,潘世伟颇为感慨,“身边没有人不反对,就连老婆也不赞成。”不过,当年即便潘世伟的“转身”决定,遭到所有的反对,“在中国做企业,如果光说不做不行,一定要有执行力。”于是他力排众议,依旧停下了自行车销售的步伐,将步子迈在零售业的大道上。
原来,常年出差的潘世伟看在国外看到过自选超市,发现这种购物方式非常便捷,“一家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货物很齐全。”而当时,超市对成都人而言还很遥远,比如要拿货,糖酒就只能在糖酒公司去买,日用品就只能在日杂公司买,当时是分得非常细,当时的中国市场就是这种业态。当时的潘世伟只抱着一个想法,超市买东西很方便,街坊邻居肯定会很喜欢。
互惠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只是让潘世伟以及创业团队吃惊的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棕北店第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万元,开业第一个月就实现赢利。就这样,互惠从94年的棕北店开始,18年里,共开设了1200多家,互惠的红黄色从成都向全川扩张,先北上绵阳、南下雅安、东取南充和广安,现在甚至将触角延伸到了重庆的乡镇街道,而潘世伟如今正谋划着将互惠开进昆明、西安,一年700家,这是潘世伟的新目标。
但如此大手笔的扩张计划,潘世伟却不愿假手于他人,全部采用直营店的方式。不仅如此,互惠目前已经开设的1200多家店,也全部都是直营店。与之相反的,互惠的竞争对手正在采用直营与加盟店的方式“跑马圈地”,互惠坚持投入更大的直营店,而坚决摒弃加盟店,作为掌门人的潘世伟又有着何种的怎样的谋略呢?
“互惠从建立开始,就把目标定为中国的NO.1,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时就要做出异于常人的决定。”潘世伟喝了口茶继续谈到,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从未将盈利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互惠要做中国的NO.1也应该拥有长远的眼光。在潘世伟与太太何婕(互惠超市总经理)看来,加盟店虽然可以快速扩张使得互惠的门店数量获得狂飙式的发展,但对于门店提供服务的品质以及门店内产品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互惠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就很难传承。故此,为了让门店的品质得到保障,潘世伟率领的互惠集团放弃了加盟店这一更快的扩张方式,选择了成本更高的直营店,“这样互惠的牌子才能持续。”
对于一个人而言,18年的都日子不算短,发生的故事,那并不会比满天繁星少。对于一家企业而言,18年里能够遇到的风风雨雨真能聚成满天星斗。而一路走到今天,回想当年时,可能会有弹指一挥间的感觉;但对潘世伟而言却是五味陈杂。原来,18年里,与互惠一同起步成长的川企不在少数,但能够陪伴其一路走来的却是少之又少,潘世伟甚至经常感叹:“同一行业中,一个相伴走过10年的企业都少之又少,真的会有孤单的感觉。”
而潘世伟这位成功带领互惠走过18年的掌门人,却一直将最大的对手锁定在自己身上,“18年里,我们最大的对手一直是自己。”
“成功不是一下子的,是上万人用了18年的心血经营出来的。”潘世伟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18年里遇到了很多难事,有很多辛酸以及旁人不理解的东西。在潘世伟与太太看来,难事只要坚持找对了解决方法就能解决,遇到的外界困难并不算什么;而最让他们时刻如同芒刺在背的,是自我的提升——员工素质的提升,因此互惠有了“四川零售业黄埔军校”的称号。
黄埔军校 培养子弟兵
大红、明黄是互惠的颜色,红色代表热情,象征着互惠的服务永远贴心周到;黄色代表希望,意味着互惠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希望的地方。自然而然,热情、希望就是互惠文化最好的诠释。
为了将互惠的文化诠释到位,互惠有着极为严格纪律和人才培训机制。据了解,互惠的管理就像一个军事化的学校,每个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后才能上岗,新员工要培训3个月,老员工每两个月就必须回来参加培训,培训达不到标准的就降级。
走进互惠总公司会议室,抬头就可望见一张标语,上面赫然写着:平平淡淡就是错,无功就有过。更令人吃惊的是,互惠有着这样一条“军规”,新晋员工一年内没有升职便会被淘汰……这些规定看起来有些苛刻,但就是这些近似苛刻的制度让互惠有了“四川零售业黄埔军校”的称号,用潘世伟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子弟兵,他们中一部分成了公司管理层中坚力量,还有一部分在其他超市里担任重要角色,相当于我们也在做人才培养和输送。”
为了让服务标准化深入人心,互惠在94年刚刚建立棕北店时,让销售人员脱下了传统的“白大掛”,穿上了互惠的红黄色工装,这一举动可谓是食品销售行业的一大里程碑动作。在此之前,全中国从事食品销售的工作人员,都要穿着医生样的“白大掛”,而互惠改变了这一情况,真正的地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服务行业需要的是耐性、稳定并且持久的激情,这与互惠文化不谋而合。而怎样保证员工的士气与激情,互惠有自己的妙招。互惠公司的运动会办到今年已经是第18届,也就是说从公司成立之初,运动会项目就同步诞生了,“让大妈大婶们在操场上跑步、跳绳,这得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儿。”潘时伟对坚持了18年的运动会颇为自得,“坚持开18届没有什么了不起,厉害的是能让40多的大婶们上跑道。”
当然运动会一件事远远不够。互惠还有办法——培训课,潘时伟介绍,互惠的培训课并不是简单的讲座,而是互动式的课堂,“培训期间还有体育课和劳动课,结束时还有考试,与正常的学校生活无二致。”此外,互惠的员工每年还有两次军训,将员工分批送到部队进行训练,“部队铁的纪律有利于培训员工的纪律意识,并且团队协作意识也能极大的增强。”再配合上互惠年轻的管理团队,用潘世伟的话来说,那就是“周围的人都朝气蓬勃,你想老气横秋都不得行。”
为了执行铁的纪律,潘时伟自己时刻都穿着红色的工装,“不能因为是董事长、总经理,就不遵守制度。”潘时伟正了正声音说,“我并不赞成那种把公司高管和公司分割开来的情况,因为我们都是公司的一份子,应当遵守。”
未来战略:做精做专
07年初,潘世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互惠的首要任务是做强,并非做大。事隔三年,零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大卖场纷纷进驻成都“跑马圈地”,互惠的战略会有变化吗?
潘时伟董事长明确表示:不会,互惠仍以做强为首要目标,未来将向做精做专的方向努力。开连锁店做零售必须沉下心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急不来。因此连锁店需要系统的管理,投入成本较高,因此有很多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做直营,而18年过去了互惠仍然做的是直营,管理1200多家直营店和管千家加盟店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业务流程和体系都不一样,“互惠未来需要做精做专,这也是零售行业的一个趋势。”
此次采访前几天,潘时伟刚刚完成了对重庆、昆明、西安市场的考察,年内将在重庆开设多家新店,争取年末时突破100家;而昆明、西安市场的进驻,也已经搬上了潘时伟与他的团队的工作日程表,只是时间问题,“明年开始互惠会争取每年新开700家直营店。”对于700家每年的速度是否过快,潘世伟很是自信:“互惠已经18年了,厚积薄发,已经积蓄了大量的力量,700的速度不会太快,互惠的品牌能够承受。”
外来零售业巨头来势汹汹,大有横扫成都零售业的势头,但潘时伟对此并未表示出过分的担忧。“零售行业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各地区区域文化差异很大,区域性的零售行业应该是非常强劲的。”潘时伟看来,亚洲人有着自己的消费习惯,中国人的家庭情结更是不可替代,买东西喜欢去离家近的,以社区为目标的互惠很有优势;而现实也在不断证明,外来卖场仍有着“水土不服”的毛病,“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包括互惠在内的本土零售业会有很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18年的风风雨雨,互惠一路走来,一直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前进,不快不慢,不卑不亢,一直遵照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前进,从未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其领导者潘世伟,更是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独到眼光,有着超越常人的定力,在后来者疯狂扩张的情况下,仍旧保有那份难能可贵的冷静,坚决地放弃了加盟店这一更快更省的扩张方式;这份对于荣辱的不惊和淡然,实属不易。
故这样一家有着明确目标——中国NO.1的企业,一家有位市场触觉敏锐、头脑冷静领导者的企业,它的成功绝非偶然,这是一个必然现象。(特约记者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