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郭沫若
翻开《毛泽东诗词》,可见与毛泽东唱和较多者,除柳亚子外,就是郭沫若了。这既可见毛泽东对郭沫若诗词成就的赞赏,又可见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情。
郭沫若生于1892年,比毛泽东大1岁。1926年3月,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离开上海,来到大革命的策源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刚到广州,按事先约定,成仿吾陪同郭沫若一同来到林伯渠家。在这里,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郭沫若此前已创作出了《女神》《星空》等诗集,见到这位久仰的诗人,毛泽东非常高兴。郭沫若曾描写过毛泽东的形象:“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在广州期间,郭沫若曾与毛泽东应邀同赴东山青年会演讲,郭沫若又应毛泽东之邀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
在1927年的北伐途中,郭沫若和毛泽东在武昌依依惜别。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10年,1937年冲破重重险阻回国抗日。他创作了几部历史剧,毛泽东在看了《逼上梁山》后,在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中称赞“郭沫若在历史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1944年是明王朝灭亡300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旋即失败300周年,恰好又逢甲申年,郭沫若遂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远在陕北边区的毛泽东读了这篇文章后,立即给予热情肯定。4月12日,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还让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郭沫若的文章,作为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前往机场迎接毛泽东,二人相隔18年后终于再次相见。9月3日,毛泽东原定到重庆天官府郭沫若寓所看望各界人士,只因胜利大游行队伍堵塞交通,改为在毛泽东住处红岩村。交谈中,历史学家周谷城问毛泽东还写诗吗?毛泽东风趣地回答:“近来没有那心情了。从前是白面书生,现在成了‘土匪’了。要说写诗,应当问我们的郭老。”当时,郭沫若看到毛泽东用的是一只旧怀表,于是把自己手上的欧米茄手表摘下来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珍视这件礼物,直到临终,他一直戴着这只手表。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与郭沫若虽各自忙于工作,闲余时仍经常在一起谈诗,唱和,传为美谈。
1957年,毛泽东的18首诗词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不久,郭沫若就写作了《试和毛主席韵》,以《念奴娇·小汤山》《浪淘沙·看溜冰》《水调歌头·归途》唱和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
两人唱和最著名的要数以下两首词。1962年12月,适逢毛泽东70虚岁生日,郭沫若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毛泽东读后,心潮澎湃,大发感慨,在短短数日后的1963年1月9日,彻夜未眠,挥毫吟诵成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郭沫若的词,乃借祝寿表达敬仰之情;毛泽东的和词,却展现了纵横天下、战无不胜的政治情怀。